2019-05-10 00:00:00 來源: 點擊:7737 喜歡:0
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要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總要求
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傄?,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統籌推進“五大振興”,著力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寶,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讓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堅實基礎。
“三農”工作的重要性
“三農”的基礎性地位從未改變,事關生存之基、強國之基、執政之基;“三農”的全局性影響舉足輕重,牽動發展大局、改革大局、穩定大局;“三農”的戰略性作用愈加凸顯,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進程,必須責任上肩。
新時代“三農”發展趨勢和階段性特征
農業正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農村發展正由傳統種養業為主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轉變;農村勞動力正由單一城鎮集聚向城鄉雙向流動轉變;城鄉關系正由二元結構向加快融合發展轉變。
深刻把握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大關系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扛穩糧食安全責任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生產、生活、生態的關系;強縣與富民的關系。
“五個振興”的豐富內涵
產業振興是物質基礎;人才振興是關鍵所在;文化振興是鑄魂工程;生態振興是內在要求;組織振興是根本保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四個統一”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抓好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統一起來;把扛牢糧食安全責任與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統一起來;把促進農村經濟振興與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融合發展統一起來;把持續加大投入支持與深化農村改革、激發主體活力統一起來。
深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河南實踐
在穩步提升糧食產能上展現新作為;在提升農業競爭力上探索新路徑;在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上塑造新優勢;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上積累新經驗;在激發動力活力上求得新突破。
堅定信心決心 強化責任擔當
陳明星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指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河南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良好、“王牌”鮮明、動能強勁、潛力巨大,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鄉村振興上走在前列,開辟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讓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堅實基礎。
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寄予的深切厚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中,科學概括和高度凝練了十九大以來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重要表述,涵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方方面面,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系統化、具體化闡述,體現了對中原人民和河南工作的關懷厚愛、對河南新擔當新作為的殷切期待,為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尤其需要堅定和深化對“三農”基礎性地位、全局性影響、戰略性作用的認識,明確總目標,把握總布局,堅持總方針,落實總要求,向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出滿意答卷。
河南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多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立足省情階段變化,用創新的理念、改革的辦法破解“三農”難題,探索走出了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發展的成功路徑,促進了河南農業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大跨越,農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即將全面小康的重大跨越,農村面貌由貧窮落后向欣欣向榮的重大跨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
打好糧食生產的“王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擦亮了鮮明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并從糧食生產、耕地保護、農業供給側改革、綠色發展等方面對糧食安全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論述,樹立起了糧食安全的系統觀,科學闡釋了新時代糧食安全戰略的新思路,為我省立足糧食生產優勢,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近年來,全省糧食產量連創新高,并成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探索走出了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質增效之路。顯然,糧食生產這張王牌必須打好且能夠打好,并將成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亮麗底色。
全省上下的科學謀劃和貫徹落實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釋放巨大潛力。自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河南根據中央部署,先后出臺實施意見和戰略規劃,配套制定五個專項行動計劃,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討論《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全省上下抓“三農”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促鄉村振興的氛圍日益濃厚。全省1億人口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消費升級的旺盛需求,也奠定了市場空間深度拓展的可能。這些都將進一步激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無限活力、充沛動力和巨大潛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應抓好四個結合
當前,我省正處于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型期,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轉軌期,從農民身份化向農民職業化的轉變期,要充分發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的比較優勢,必須堅定信心決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注重“四個結合”:一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強化規劃、政策、投入、機制等銜接,以鄉村振興的方向原則、思路舉措引導脫貧攻堅,將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精神成果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形成良性互動。二是糧食安全與農業提質增效有機結合。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同時,積極推進“四優四化”,加快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同、產出產能協同、數量質量協同、增產增收協同。三是規劃引領與改革創新有機結合。將規劃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堅持示范帶動、注重分類推進,并圍繞“人、地、錢”等關鍵環節,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活力。四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城鄉融合發展有機結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方面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鮮明導向,同時,強化城鄉貫通,以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帶動鄉村振興,重塑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作者系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抓住重大機遇 提升工作水平
劉依杭
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全省上下要牢牢抓住新時代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緊緊扭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總抓手,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戰果,進一步提升“三農”工作水平。新時代河南農業農村發展站上了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從統籌城鄉到城鄉融合發展,“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正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一系列新階段、新特征。
準確把握新時代“三農”發展新階段新特征
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從發展環境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城鄉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加快優化升級,社會對中高端、多元化、個性化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加快推進了農業由數量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從發展方式看,隨著農業現代化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生產方式不斷創新,迫切要求農業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變,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使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農業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均衡。
農村發展由傳統種養業為主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轉變。隨著新產業新技術革命不斷孕育,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不斷被挖掘,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全方位大規模向農村滲透,農村產業鏈條延伸和農業功能不斷拓展。在新業態方面,通過不同方式的資源融合,催生出服務型、創新型、社會化和工廠化等多種農業新業態,實現了產村人深度融合發展。在新技術方面,通過土地、人力、資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形成以“互聯網+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新型產業與產品,有效培育壯大“互聯網+”“旅游+”“生態+”等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新要素方面,在傳統農業勞動、資本、技術等要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研發、信息、管理、服務等要素,通過多樣化的要素整合、配置利用,推動了農業與旅游、文化、體育、康養等深度融合,產生了良好的倍化作用。
農村勞動力由單一城鎮集聚向城鄉雙向流動轉變。隨著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與質量提升新階段,鄉村的獨特價值和多元功能進一步得到發掘和拓展。一批土地制度、社保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的落地,一系列扶農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以及建設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麗鄉村,為農業農村農民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返回家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
城鄉關系由二元結構向加快融合發展轉變。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各種資源要素平等交換通道快速打通,城鎮化的發展體制和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城鄉產業聯系更加緊密,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以來“重工輕農、重城輕鄉”的思維定式,打破了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藩籬,推動了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改變城鄉關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速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帶動鄉村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促、融合發展的良性格局。
順勢而為推動新時代“三農”新發展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為重點,調整優化結構,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科技支撐,統籌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聚焦工農的結合與互惠、農民的分化與轉移、城鄉資源合理配置與要素平等交換等環節,吸引工業的產業鏈向農業延伸,通過深加工等接二產連三產,進一步增加農業的內生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圍繞特色產業鏈延伸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企業,逐步實現產業化和規?;?,促進農村各產業的滲透融合和交叉重組。完善對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擴大和提升農戶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的機會與能力,積極引導不同經營主體互惠共贏、風險共擔,促進一二三產業快速融合、高效發展。
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構建以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為主的農業教育體系,以培養生產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和農村發展帶頭人為重點,著力培育科技示范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負責人、種養大戶、農機能手等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把選擇權交給農民,加快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
(作者單位: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壯大縣域經濟 夯實發展載體
袁金星
縣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交匯點,也是“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最佳橋梁,其發展方式、速度力度、效益效果等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關鍵性作用。省委書記王國生在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壯大縣域經濟是發展農業農村、富裕農民的切入點和依托,是城鄉融合發展的載體和紐帶。我省縣域面積占全省的近90%,人口占近3/4,可以說縣域興衰直接影響全省鄉村進退,必須緊緊依托全省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力來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縣域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支撐
從城鄉關系看,縣域經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主引擎”。我省大部分鄉村產業基礎薄弱,農業長期處于“輸血”“失血”“貧血”狀態,很難與城鎮形成互促互進、共生共存關系,亟須借助縣域經濟發展來支撐、配套和帶動。通過發揮縣域經濟生產成本、生活成本相比大中城市明顯較低的優勢,釋放縣域在產業布局、生活消費等方面的區域便利性和城市集聚性,推動更多發展紅利向鄉村流動,才能更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推城鄉融合發展。
從發展動力看,縣域經濟是激發鄉村經濟活力的“助推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是首要關鍵詞,而這離不開縣域經濟的外在帶動。只有依托縣域產業不斷壯大,通過提升產業關聯度,發揮縣域經濟基石、支點作用,才能使二三產業豐厚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進入鄉村,充分激活鄉村土地、生態、品牌等資源,形成聯動效應,為農村經濟注入新鮮血液,實現鄉村空間的價值增值,進而為全省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從要素稟賦看,縣域經濟是集聚鄉村振興勢能的“輸出地”。人才、科技、資金、項目、信息等都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一直以來,我省鄉村發展相對滯后,單憑自身力量難以聚集優質的資源要素,關鍵還要依靠縣域來帶動。只有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才能提升要素儲備力和競爭力,不斷推動要素滲透進基層、下沉至鄉村,形成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機融合,產生集聚效應,夯實鄉村振興的要素基礎。
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要力求“四個突破”
要在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加速度”上求突破。一是以延伸主導產業鏈條促融合。要立足縣域特色優勢,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資源,形成“龍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擴大產業覆蓋面,直接帶動鄉村產業融入縣域經濟。二是以優化產業鏈布局促融合。在縣城布局企業總部、研發以及深加工等環節,在鄉鎮布局初級加工和配套產業,在農村布局種植養殖基地等,形成分工明確、城鄉協同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帶動農民增收。三是以壯大新興產業規模促融合。要依托園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輻射帶動鄉鎮、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要在搭建人才交流集聚“大舞臺”上求突破。一是注重以平臺建設留住人才。積極參與“人才爭奪戰”,通過在縣域園區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產業園,在鄉鎮、村組搭建創業農場、創業合作社等平臺,重點吸引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帶動更多本土人才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二是注重發展歸雁經濟留住人才。打造一批返鄉創業園,吸引外地有一定成績的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把見識、資金、技術等資源帶回來,以創業帶就業,兼顧家庭建設和鄉風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三是注重新鄉賢文化建設壯大本土能人隊伍。通過商會、老鄉會等組織,吸引更多在外的企業家、教師、軍人等本土精英人才回鄉開展投資興業、辦學育人等,為縣域發展、鄉村振興夯實人才保障。
要在激發城鄉開放創新“動力源”上求突破。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求,構建技術和產業、平臺和企業、金融和資本創新發展支撐體系,打通城市到鄉村創新資源流動通道,讓更多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在鄉村擴散應用、開花結果。二是以文化創新增創后勁。充分挖掘縣域文脈,打通商脈,發揮文化經濟和產業屬性,提升縣域人文特色的同時,讓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家風民風、村規民約建設中,重構農民精神家園,讓鄉村振興永葆動力源泉。三是以對外開放拓展空間。推動各縣積極對接“五區聯動”“四路協同”,融入全省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大局;大力引進外貿型企業,使本地農副產品、特色產業等與全球產業鏈對接,讓開放成為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新路徑。
要在營造全域親商營商“新環境”上求突破。一是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要推動城市道路、電、供排水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向農村拓展,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動、共建共享,同時守好青山綠水,營造良好硬件環境。二是推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投入更多向農村傾斜,把城市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向農村開放,補齊鄉村公共服務不足的短板,為人才返鄉創業創造更好條件。三是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實施投資項目并聯審批,打通服務企業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在土地、稅費、融資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政策,推動減負措施下沉到基層,作用于群眾,讓企業經營和人才創業輕裝上陣。
上一篇:中方關于美方正式實施加征關稅的聲明
下一篇:企業上市前如何進行資本運作